找到相关内容121篇,用时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随笔禅话——无漏智慧

    姿势,把向外攀缘的思想活动,向内收敛,专注到预定的一事、一物、或一点上,如意守“脐下”、“数息”等。二、“等住”:意念专注一定的对象,开始是短暂的,并且是粗浮的。经过反覆练习,排除杂念,加以澄净,从而由粗浮转入细微,由纷驰渐趋集中。三、“安住”:专注环境,虽较能相续,但失念散记,在所难免。能够旋觉旋收,摄归正念。四、“近住”:由于专注的念力增进,思想向外攀缘的活动逐渐受到调伏,转向内敛,接近正念。五...

    秦孟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63580257.html
  • 深刻把握 努力实践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中的和谐理念与和谐要求

    50年前,周总理没有把有无宗教信仰看作判断政治上积极与消极的标准,如今,我国人民群众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信仰宗教的人数也有所增多。如果还把有无宗教信仰看作是和谐与不和谐、...公共利益的宗教活动、行为,有法可循、有法可判、有法可究。  引导宗教与社会相适应,则主要是根据公民思想信仰的内容和特点,促使其中积极的、合理的,有益于社会的内容发扬出来,帮助他们认识并逐渐消除不合时代...

    陈红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3380616.html
  • 净峰寺上寻弘一

    是没有人能够知晓了。缘分这件事永远也说不清楚。大师到净峰寺,切实需要的清净,寺方碍于习俗却不能给予,再者是出家人的慈悲,已不能容忍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思想活动的瞬息万变,可能也是促使大师仓促离去的根源。...

    苏剑秋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340596382.html
  • 中道之方法论

    但观是内心的思想活动;不仅是记录正理,而且是以种种方法去发现事理的深密。论是思想活动的方法、过程、结论,表现于声色的符号,以传 达于他人、将来。虽各有特长,而观察与语文的对象,大体是同一的。因此古德说...显示其体性。今也是 依观察、思惟等作用,显示观慧的体性。三、指观察的具体活动说,这包括的内容很多。说到观,即是依所观的对象而起能观,以能观去观察所观,所有的观察方法,观察过程等等,同为相依相待的缘起。这...

    印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0742332.html
  • 论天台宗思想体系的特色(下)

    之上,并不参杂世间上面的一切活动。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从物原或“自性二异面所发泄出来的,当他的力量发泄出来后,便产生“大”,产生“我慢”。其实这一套二元对立的思想,在印度佛教成立教团时代就已经有...但是他却根本不明了印度哲学及佛学的发展过程,自然也不能明了中国佛教经典的传译经过。至于我们现在深受现代哲学训练的人,如果要想从事思想活动的话,千万不要像过去那些冒充的历史家,不讲实际的考证,或只信其异而...

    方柬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0766326.html
  • 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涵义的阐释

    ”的基本观点的同时,又分别从人的社会活动、思想活动、心理活动和情感活动等方面对宗教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其基本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人才有宗教信仰,离开了人的活动,用天命神启之类的观点是根本无法揭示宗教的本质和根源的。但是在怎样看待人的活动、人的本质、人的思想活动等问题上,他们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例如,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以犀利的笔锋对宗教作了无情的淋漓尽致的批判...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1682509.html
  • 禅宗的开悟(下)

    真如,真如即生命本体。开悟便是点燃了生命的火炬,慈悲便是生命的光芒,舍己为人便是涅槃。几百年来,由于佛教本身指导思想的错误,致使佛教之趋势,态度是消极的,教理是枯燥的,活动是呆板的,总之,对社会的贡献...辜负百丈,亦且自救不了。“路途剑客须呈剑”,马祖是作家,他既不答他“即此”,也不答他“离此”,而于万仞崖头推他一掌,要看他的解数,问道:“你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以一般的思想活动来看,似乎有点牛头...

    贾题韬

    |禅宗|开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6/17331010186.html
  • 论五位百法的思想底蕴

    。  4.定,思想或精神集中于一定对象而没有丝毫外驰的状态。  5.慧,对所接触的对象有着明察秋毫、决断疑难的作用。  (3)善,与一切善心相应并一起存在的心理活动。  1.信,信仰、深信不疑,对于佛...有限,此一主体与其他众生的共性即众同分也将消失;未证得佛法,命根无限,众同分也将保持。  5.无想定,为证得无想果而致力于使一切精神活动停止的禅定。  6.灭尽定,也叫“灭受想定”。为使思想活动停止而...

    徐绍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640720.html
  • 佛教般若学的语言观

    论同是对于整理的记录,但观是内心的思想活动,不仅是记录正理,而且是以种种方法去发现事物的深密。论是思想活动的方法、过程、结论,表现于声色的符号,以传达于他人、将来。虽各有特长,而观察与语文的对象,大体...依俗谛建立分别说,这些思想在《般若经》中被多次讲说: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无所得相,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诸神通,有何差别?佛告须菩提:无所得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541892.html
  • 试析桑耶寺僧诤的焦点

    全盘否定或消除一切思想活动,而是以本净(或清净)为目标。“离自心分别相”或“无分别”并不是不要思维或分别,而是指去掉不必要的分别和执著,它与睡眠状态完全不同。只要立即和自发地觉悟到“心性本净”,消除妄想杂念,使心灵得到宁静,逐渐的净化是多余的。由此知道,摩诃衍那所说的真正的“无想”行是“不离思想同时又不执著思想”,并非心中不作一切思想分别,或彻底消除思维活动。《顿悟大乘正理抉》说:“故不应压抑分别...

    许德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85159634.html